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
發布時間:
2020-07-09
《規劃》提出,到2025年,主要農作物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,設施農業、林果業、畜牧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取得明顯進展,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。圍繞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的建設要求,結合農機化發展的特點,按照“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、重點突出”的原則,規劃建立六個各具特色的農機化發展區域,分別為:機械化糧食生產實施區、機械化畜牧生產實施區、機械化林果(干鮮果)業生產實施區、機械化雜糧(丘陵山區)生產實施區、機械化蔬菜生產實施區、機械化中藥材生產實施區。
同時,《規劃》提出九個重大行動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。
農機裝備優化推進行動。聚焦重點產品、重點需求、重點環節,推動農機新裝備新產品研發制造,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。鼓勵扶持科研院所、生產企業加大電動農機研發力度。科學合理調整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種類和品目,做到有進有出、優機優補。開展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機產品質量調查,依法加大對農機產品質量違法和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懲處力度。
糧食類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。在小麥主產區,玉米主產區、馬鈴薯主產區、雜糧主產區等加快構建高效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體系,突破薄弱環節,完善技術路線。組織好重要農時的機械化生產,注重提高機具技術狀態,推動糧食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減損提質。
非糧類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。圍繞山西省農業“特”“優”戰略,聚焦五大平臺建設,重點示范推廣設施農業機械化、果園生產管護機械化、大田蔬菜生產機械化、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、畜禽糞污處理機械化、中藥材生產機械化6項技術,拓展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技術。創建50個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區,示范區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20%,達到70%以上。
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推進行動。堅持自主開發和引進、消化、再創新相結合,逐步建立有機旱作農業機械化產、學、研、推相結合的研發創新體系。到2025年,全省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面積達到2700萬畝,機械化秸稈轉化利用達到500萬噸以上。全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面積達1770萬畝。
上一頁
上一頁
相關新聞
2025-01-23
2024-10-18
2023-02-25
2023-02-25
2023-02-25
2023-02-25
地址:老河口市經濟開發區光化大道中段
聯系方式:
0710-3513 417